中文名称:教育前沿杂志
刊物语言:中文
刊物规格:A4
主管单位:湖南师范大学
主办单位:湖南师范大学
创刊时间:2007
出版周期:月刊
国内刊号:43-1041/O3
国际刊号:1673-1875
邮发代号:
刊物定价:240.00元/年
出版地:北京
时间:2025-04-16 09:40:24
在教育这片广袤而充满希望的田野上,众多一线教师身居其中,摸爬滚打多年,用汗水与智慧浇灌着每一颗求知的心灵。我近年来始终大力倡导教师科研写作应秉持“教研科研一体化”理念,深知这一理念对于教师专业成长和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意义。
我们中小学教师的日常工作,犹如一幅丰富多彩又忙碌异常的画卷。每天,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洒进校园,我们便精神抖擞地走进教室,在讲台上辛勤耕耘、传道授业。我们精心备课,力求将每一个知识点都讲解得清晰透彻;我们激情授课,用生动的语言和丰富的表情吸引着学生的注意力;我们耐心辅导,关注着每一个学生的学习进展和心理变化。除了日常的课堂教学,我们还要投身于各类教研活动,与同事们交流教学心得、探讨教学方法。甚至,我们还要参与赛课,在激烈的竞争中展示自己的教学风采。多年来,我们在这些平凡而又伟大的工作中,已然积累了数不胜数的宝贵教学经验。
然而,令人遗憾的是,众多教师的这些经验仅仅局限于课堂之中,未能以文字形式记录下来。每当夜深人静,回顾一天的教学工作,那些精彩的瞬间、深刻的感悟,仿佛就在眼前,却因为没有及时记录下来,渐渐模糊在记忆的长河中。论文发表者寥寥无几,更有甚者,竟出现交版面费以发表论文的现象,这着实令人惋惜。这些宝贵的教学经验,本可以成为推动教育进步的重要力量,却因为缺乏有效的整理和传播,而被埋没在岁月的尘埃里。今日,我便与大家探讨探讨,如何将上课经验转化为优质文章,期望能为各位老师带来些许启发。
所谓写课,实则是将我们在课堂上的经历、感悟以及思考,以文字形式有条不紊地呈现出来。这是专属于教师的一种独特写作方式,能够充分发挥我们的实践优势。我们的课堂,就像是一座充满宝藏的矿山,每一次教学都是一次挖掘的过程。我们在课堂上与学生互动,见证着他们的成长和进步;我们尝试新的教学方法,观察着学生的学习效果;我们解决教学中的难题,积累着宝贵的经验。这些经历、感悟和思考,都是写课的丰富素材。但大家也心知肚明,我们平日所上的课程数量众多,然而真正撰写成文章者却少之又少。若要改变这种现状,我认为老师们需做到“三多”。
与专家开展研究写作有所不同,我们教师写作的素材大多源自日常教学。每日的备课、授课以及与学生互动等环节,均蕴藏着丰富的写作素材。备课过程中,我们对教材的研究、对教学目标的设定、对教学方法的选择,都可能成为写作的灵感来源。授课时,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、对知识的掌握程度、提出的疑问等,都能反映出教学的效果和存在的问题。与学生互动时,他们的奇思妙想、独特见解,也能为我们的教学带来新的启示。
判断这些素材是否具有写作价值,关键在于该堂课在内容、教学方法或教学策略方面是否进行了新的尝试。如果一堂课我们在教学内容上进行了拓展和深化,引入了新的知识点或案例,使学生对知识有了更全面的理解;或者我们在教学方法上进行了创新,采用了小组合作学习、项目式学习等方式,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;又或者我们在教学策略上进行了调整,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特点制定了个性化的教学方案,提高了教学效果,那么这堂课就具有较高的写作价值。
问题乃研究之起点,同样亦是写课之起点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,总会遭遇各式各样的难题。比如,有些学生对某一学科缺乏学习兴趣,怎么教都学不进去;有些学生在课堂上注意力不集中,容易走神;有些教学内容比较抽象,学生难以理解。部分难题,经我们努力得以解决,其中的过程与方法极具记录价值。我们可以详细记录下自己是如何分析问题的、采取了哪些解决措施、最终取得了怎样的效果。而部分暂时未能解决的难题,我们对它的思考与分析,亦可成为写作的优质素材。我们可以探讨这个问题产生的原因、可能的影响以及未来的研究方向。
实际上,我们的日常教学中,有众多课程皆值得深入挖掘,只是很多时候,我们尚未养成随时记录、整理的习惯。我们可能会觉得这些素材很零散,不值得记录;或者觉得记录下来也没有什么用,就任由它们在脑海中一闪而过。然而,正是这些看似不起眼的素材,却蕴含着巨大的价值。如果我们能够养成随时记录、整理的习惯,将这些素材分类保存起来,那么在需要写课的时候,我们就能信手拈来,轻松地找到合适的素材。
大家切勿认为写课困难重重,亦不可因暂时写不好而选择放弃。写课并不是一件高不可攀的事情,只要我们有积累素材的意识,并付诸行动,就一定能够写出好的文章。我们可向专家型教师学习,培养自身的文献阅读意识。多阅读一些优秀教师的文章,从他们的经验中汲取养分。这些文章就像是一盏盏明灯,为我们照亮了写课的道路。我们可以学习他们的写作思路、表达方式、论证方法等,不断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。我曾记得,学校曾组织一次教学研讨活动,我分享了一位名师关于古诗词教学的案例,该案例详细记录了从教学设计到课堂实施,再到课后反思的全过程。老师们观看后,深受启发,在自己的教学与写作中均有了新的思路。由此可见,阅读相关的教育文献,是写课的重要基础。我们可将自己的公开课、示范课,或是在教学中有独特感悟的普通课,均详细记录下来,这些皆是写课的“富矿”。我们可以对每一堂课进行反思和总结,分析其中的优点和不足,为今后的教学和写作提供参考。
一篇优质文章,必定是精心打磨而成。在我看来,教师写课,亦需在结构方面下足功夫。就如同盖房子一般,需先构建一个稳固、合理的框架,文章方能立得住。如果文章结构混乱,逻辑不清,那么即使内容再丰富,也难以吸引读者的注意力。
我们可将文章结构想象为一个“丰”字。最上方的一横,为文章的开头部分,主要解决“为何撰写此篇文章”以及“这篇文章要写什么”的问题。我们可结合教学中的实际问题,引出写作的缘由,再简要介绍一下文章的核心内容。比如,发现学生在阅读写作方面存在困难,那我们便可从这一问题出发,引出要分享的阅读教学经验。我们可以描述学生在阅读写作中的具体表现,如阅读速度慢、理解能力差、写作内容空洞等,然后说明自己通过长期的教学实践,总结出了一些有效的阅读教学经验,希望能够与大家分享。
中间的三横,为文章的正文。此部分需用几个段落来阐述分论点,每个分论点皆是对文章核心观点的进一步阐释。分论点之间的关系,可以是并列的,从不同角度论述;亦可以是递进的,层层深入。以一堂数学课为例,若按照教学流程来写,从导入新课、讲解知识点,到课堂练习、总结归纳,采用递进关系来呈现,逻辑便会十分清晰。在导入新课时,我们可以通过一个有趣的故事、一个实际问题或者一个实验,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,引出本节课的主题。在讲解知识点时,我们要详细、准确地阐述概念、原理和方法,并通过举例、对比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。在课堂练习环节,我们要设计有针对性的练习题,让学生及时巩固所学知识。在总结归纳时,我们要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重点内容,梳理知识体系。在阐述每个分论点时,按照“为什么要这样做”“具体是如何做的”“取得了怎样的效果”这样的思路展开,文章便会更具条理。例如,在讲解某个数学概念时,我们可以先说明讲解这个概念的必要性,然后介绍讲解的具体方法,如通过实例演示、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等,最后说明学生掌握这个概念的情况,如通过课堂提问、作业反馈等方式进行评估。
最下方的一横,为文章的结尾部分,即结论与讨论。结论需基于前文的论述,自然推导而出,不可生硬。我们要对文章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和概括,强调自己的观点和研究成果。讨论部分则可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反思,看看还有哪些地方能够改进,或者提出一些新的研究方向。我们可以思考在教学过程中是否存在一些不足之处,如教学方法是否得当、教学内容是否合理、对学生的评价是否全面等,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。同时,我们也可以结合当前的教育发展趋势和学生的实际情况,提出一些新的研究课题,为今后的教学和科研工作指明方向。文章撰写完毕后,切勿急于定稿,可放置数日,待自己的思路冷静下来,再去阅读,往往能发现诸多可修改完善之处。若能请其他有经验的老师、专家帮忙审阅,那便更佳。他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,帮助我们进一步完善文章。
我们教师的教学经验,皆藏身于一个个具体的教学场景之中。写课之时,需将这些场景生动地展现出来,同时还要融入自己的思考与分析,这便需要运用夹叙夹议的写作手法。叙,即叙述,是对教学场景的描述;议,即议论,是对教学经验的总结和升华。只有将叙和议有机结合起来,才能使文章既有生动的情节,又有深刻的内涵。
举例子、讲故事为写课中极为常用的方法。我们可将课堂上学生的精彩表现、遭遇的突发状况,或是某个教学方法产生的显著成效,以故事形式讲述出来。通过这些具体的事例,让读者更直观地感受教学过程。比如,在讲述作文教学时,可分享某个学生在运用了新的写作技巧后,作文水平有了明显提升的故事。我们可以描述这个学生原来的写作状况,如内容空洞、语言平淡、结构混乱等,然后介绍我们采用了哪些新的写作技巧,如引导学生观察生活、积累素材、运用修辞手法等,最后说明这个学生在运用了这些技巧后,作文水平发生了怎样的变化,如内容丰富、语言生动、结构严谨等。在讲故事的同时,要适时地加入自己的分析和思考,阐释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,此教学方法背后的教育原理是什么,如此便能将教学经验提升至理论高度。我们可以从教育学、心理学等角度对教学方法进行分析,说明其科学性和有效性。
众多老师在写课时,会遇到找不到论题的问题。实际上,论题便藏于我们的日常教学之中,只要我们善于观察、思考,从自身的教育价值观出发,总能发现值得探讨的问题。我们可以关注教学中的热点、难点问题,如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、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融合、教学评价的改革等。此外,学会结构化处理文章内容亦至关重要,前文提及的“丰”字结构便是一种简单有效的方法。它能够帮助我们清晰地组织文章内容,使文章层次分明、逻辑严谨。倘若参加课题研究或集体教研活动,我们还可尝试从观察者角度写课,记录课堂上学生的学习状态、师生互动情况,这同样是一种极具价值的写课方式。通过观察和记录,我们可以更全面地了解教学过程,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,为改进教学提供依据。
写课对于我们教师而言,益处众多。它不仅有助于我们梳理、总结自身教学经验,提升教学水平,还能让我们与其他老师交流分享,共同进步。在写课的过程中,我们需要对自己的教学进行深入反思,分析教学中的优点和不足,总结经验教训。这有助于我们不断改进教学方法,提高教学质量。同时,通过与其他老师交流分享自己的文章,我们可以学习到他们的先进经验和教学方法,拓宽自己的教学视野。我相信,只要大家坚持写课,不断积累、打磨,定能写出高质量的文章,在成为研究型教师的道路上稳步迈进。期望各位老师皆能行动起来,养成高效的“教研科研一体化”,将课堂上的点滴经验转化为一篇篇论文发表出来,为教育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。